預熱已久、全網熱議的谷歌Gemini 3大模型終於正式亮相。谷歌這次打出的不是小修小補的普通昇級,而是一張“王牌”——在幾乎所有主流基准測試中實現全面領先,大模型的競爭格局可能就此改寫。甚至有業內人士預言:“未來6個月內,很難有公司能夠超越這一成績。”但在人工智能進入產品化深水區後,資本市場對“模型昇級”本身的反應逐漸轉弱,關注點更集中於模型是否能增強平臺鎖定效應,以及是否能為核心業務帶來可觀回報。
發布當天即應用
當地時間11月18日,Alphabet旗下的谷歌正式發布備受期待的該司迄今最強大人工智能模型Gemini 3,並於發布首日立即在谷歌搜索、Gemini應用程序App及多個開發者平臺同步上線,在多個盈利產品中投入使用。該模型將自周二起向部分訂閱用戶開放,未來幾周將在更大范圍上線。
開發團隊將其描述為迄今最先進的模型。從性能上看,Gemini 3目前以1501分登頂LMArena全球排行榜,是首個突破1500分的模型;在博士級推理benchmark(GPQA Diamond、MATH Apex、人類最後考試)中也實現了躍昇。
在演示中,谷歌展示了一個AI智能體生成完整航班跟蹤應用的過程:用戶只需要一句自然語言指令“幫我做一個航班跟蹤應用”,平臺就會自動完成規劃結構、編寫代碼、驗證輸出並生成文檔。這也標志著AI編程已從“輔助”邁入“自主”的新階段。
此次發布距離谷歌推出Gemini 2.5僅8個月,距離Gemini 2.0上線也僅11個月。谷歌CEO桑達爾·皮查伊寫道:“令人驚嘆的是,僅僅兩年時間,AI已從單純處理文本和圖像,發展到能夠讀懂場景。從今天起,Gemini將在谷歌全系產品中全面鋪開。”
這是谷歌首次在模型發布當天就將其引入搜索。同時,Gemini 3也在發布當天同步向Gemini App用戶、AI Studio和Vertex AI的開發者開放,並在智能體開發平臺Google Antigravity推出,支持開發者構建更強大的AI應用。
“我們正將Gemini注入Maps、You-Tube、安卓、搜索、Workspace等產品,這個分發網絡和終端數據反饋環是無法逾越的護城河。”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在一場訪談中表示。
產品化比拼
過去兩年,AI行業陷入“模型軍備競賽”,但資本市場對單純的技術突破已顯疲態。Meta雖開源Llama系列卻難變現,OpenAI因治理動蕩和商業化路徑模糊遭遇估值回調,投資者關注焦點已從誰的模型更強轉向誰的AI能賺錢。
令人驚艷的Gemini 3也讓xAI前一天發布的Grok 4.1以及OpenAI前一周推出的GPT 5.1都隱隱有些尷尬。尤其是被認為長期處於引領地位的OpenAI。聞訊後,OpenAI聯合創始人、CEO山姆·奧爾特曼(Sam Altman)和xAI創始人、CEO埃隆·馬斯克(Elon Musk)第一時間紛紛向谷歌發來“賀信”。奧爾特曼在社交平臺上評價說“Gemini 3看起來很不錯”。
據谷歌披露的數據,Gemini應用目前月活躍用戶已達6.5億,而AI Overviews擁有20億月活用戶。OpenAI則在8月表示,Chat-GPT周活躍用戶已突破7億。
自2022年底ChatGPT引爆生成式AI浪潮以來,谷歌一度陷入被動。內部“紅色警報”的傳聞、產品迭代節奏滯後、市場信心動搖,使其在公眾認知中淪為“追趕者”。不過,Gemini 3的發布顯示出谷歌開始主動定義下一代AI的競爭,尤其是“智能體”范式的落地。
Needham分析師Laura Martin在Gemini發布前的一份報告中指出,谷歌的搜索、YouTube、安卓、雲等業務部門在分發AI產品方面具有戰略優勢,使其能夠“捕獲”AI投資的回報。
從最新財報數據看,AI已成為谷歌增長的重要引擎。谷歌雲業務第三季度營收達152億美元,同比增長33.5%,營業利潤率提昇至23.7%,其中AI相關收入已達到“每季度數十億美元”規模,基於生成式AI模型構建的產品收入,同比增長超過200%,顯示出AI驅動商業化的強勁勢頭。
同時,巨額的資本支出仍在持續。谷歌CFO Anat Ashkenazi在財報會議上表示,2025年資本支出預期從此前的850億美元上調至910億—930億美元,遠超市場預期的806.7億美元,並且預計2026年資本支出將大幅增長。
AI過熱了嗎
近期,華爾街對於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的問題存在大量討論。羅斯柴爾德銀行Redburn分析師下調微軟、亞馬遜評級,警告生成式AI經濟效益未達預期;美國銀行11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,自2005年8月以來,首次有近20%的投資者認為AI企業存在過度投資,核心原因是對AI資本支出熱潮的規模與資金籌措問題擔懮。
更受關注的是,圍繞OpenAI展開的1.4萬億美元復雜交易,與其不足千分之一投資規模的年度預期營收形成鮮明反差,市場普遍擔心這會重蹈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“先飆昇後崩盤”的覆轍,屆時企業破產、員工失業、民眾儲蓄受損等問題或再度出現。
皮查伊表示,當前AI行業正經歷“非凡的投資增長期”,卻也難逃投資周期中的“過熱”問題,“就像當年的互聯網,雖然後續影響力深遠,但發展初期也存在大量過度投資,現在的AI既存在理性發展部分,非理性元素同樣不可忽視”。
當被問及谷歌能否抵御AI泡沫破裂的衝擊時,桑達爾·皮查伊坦言“若AI泡沫破裂,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幸免,包括我們自己”,但他同時強調,公司“從芯片到YouTube數據,再到AI模型與前沿科研”的全棧技術布局,能幫助其更好應對潛在的市場動蕩。
此外,AI發展的現實挑戰也被桑達爾·皮查伊提及。他表示,AI當前1.5%的全球耗電量佔比,已對能源供應提出巨大考驗,各國需加快新型能源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,否則可能制約經濟發展;受AI高能耗影響,Alphabet的氣候目標推進已出現滯後。
不過,桑達爾·皮查伊仍將AI視為“人類最具深遠意義的技術”,認為其雖會引發社會變革與崗位轉型,帶來一定挑戰,但也將創造新機遇。“教師、醫生等職業不會消失,但能熟練運用AI工具的人,纔能在行業中脫穎而出,主動適應變化的人終將發展得更好。”他表示。









